當前位置: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文件公開>政辦文件
字體大?。?span id="mes-big">【大】 【中】 【小】
索引號:000014349/2025-13486 | |
發文字號:長上政辦發〔2025〕3號 | 發文時間:2025-04-27 |
發文機關:長治市上黨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主題詞: |
標題:長治市上黨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長治市上黨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
主題分類:其它 | 發布日期:2025-04-27 |
解讀:長治市上黨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長治市上黨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城鄉統籌振興試驗區,區直各有關單位:
《長治市上黨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長治市上黨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長治市上黨區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為了切實做好2025年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及《長治市2025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2025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2024年底,全區共排查入庫地質災害隱患點141處,涉及11個鄉鎮(街道、區),74個行政村。按類型分:崩塌91處、滑坡27處,地面塌陷23處。受威脅人口3655人、財產24006.72萬元。2024年我區未發生地質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2025年預測情況為:
(一)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情況
全區地質災害分布范圍廣,類型分別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隱患點按險情等級劃分:大型1處、中型6處、小型134處。按鄉鎮分布:韓店街道辦8處、蔭城鎮19處、蘇店鎮15處、西火鎮16處、八義鎮18處、郝家莊鎮12處、南宋鎮17處、北呈鄉5處、東和鄉11處、西池鄉18處、振興新區2處。
(二)全區氣候趨勢預測情況
據氣象部門預測:2025年全區降水量為580~600毫米,與常年平均值相比:全區偏多1成;年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1.5℃。
預計:1—2月全區降水量為25.0~27.0毫米,與常年相比偏多2~3成。全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1℃。季節內氣溫冷暖波動幅度較大,可能出現區域性低溫和階段性強降溫過程。
春季降水(3—5月):全區為80.0~99.0毫米,與常年相比全區偏多1成。春季平均氣溫:全區偏高0.5~1℃。季節內沙塵天氣總體偏多,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偏高,終霜凍日期較常年偏早,春季中后期可能出現短時低溫雨雪或倒春寒天氣。
夏季降水(6—8月):全區為390.0~410.0毫米,與常年相比偏多2~4成。夏季平均氣溫:全區偏高1~2℃。季節內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高溫天氣偏多,盛夏期間可能出現局地暴雨洪澇和階段性干旱。
秋季降水(9—11月):全區為71.0~83.0毫米,與常年相比全區偏少3成左右。秋季平均氣溫:全區偏高1~2℃。初霜凍出現日期大部地區較常年偏晚。
12月全區降水量為3.0~6.0毫米,與常年相比基本持平略偏多;全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0.5~1℃。
(三)地質災害趨勢預測結論
我區自然地質作用形成的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其與降雨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礦業開采、公路等各類工程建設引發的地面塌陷、地裂縫、崩塌及滑坡次生地質災害危害較大。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的高發時期為3-4月凍融期及6-9月汛期,尤其是7-8月(“七下八上”)主汛期極端天氣誘發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預測2025年汛期可能出現階段性干旱和洪澇等情況。各鄉鎮(街道、區)、各有關單位要引起高度重視,加大排查力度,進一步查清安全風險,摸清隱患底數,圈定重點防范區,各鄉鎮(街道、區)要編制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提高日常防范認識和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二、重要地質災害點
全區今年自然地質災害重點防治點7處,災害監測責任單位為災害點所在村民委員會。
1.地質災害現狀
韓店街道辦韓川村崩塌,八義鎮官道崩塌,郝家莊鎮白家溝村崩塌,東和鄉屈家山、宋家山滑坡,南宋鎮北蒼和村滑坡,八義鎮龍山村滑坡。
2.預防措施
(1)對受影響的住戶實施治理搬遷。
(2)由區鄉村組成三級監測網絡,對緊鄰住戶做好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工作。
(3)凍融期、雨季應加密監測,一旦發現險情,應及時搬遷撤離。
三、采煤沉陷區地災隱患
因采煤造成地面塌陷點17處,采空地面塌陷主要位于山西潞安集團司馬煤業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河煤礦、山西華晟榮煤礦有限公司、山西長治經坊煤業有限公司等采空區,涉及北呈鄉六家村、北嶺頭村、朔村、北和村、西坡村,韓店街道辦柳林村、柳林莊村、鮑村,郝家莊鎮安城村、上郝村、小宋村、西下郝村、東下郝村,蘇店鎮王董村、馮村、司馬村、原家莊村。塌陷區域存在積水,易發生安全事故,監測及治理責任單位為致災單位。
(一)采礦造成地面塌陷
1.地質災害現狀
山西潞安集團司馬煤業有限公司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涉及村有蘇店鎮王董村、馮村、司馬村、原家莊村,韓店街道辦鮑村等村莊。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河煤礦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涉及村有郝家莊鎮安城村、上郝村、小宋村、西下郝村、東下郝村等村莊。山西長治經坊煤業有限公司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涉及村有北呈鄉六家村、北和村、西坡村,韓店街道辦柳林村、柳林莊村等村莊。山西華晟榮煤礦有限公司采煤造成地面塌陷涉及村有北呈鄉六家村西、北嶺頭村等村莊。地面塌陷積水造成農田被淹,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對周邊公路等造成不同程度損壞。
2.預防措施
對煤礦開采造成地面塌陷責任單位(礦山企業)要對積水區進行密切監測,在積水區周圍設置隔離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并及時修復道路和農田。
(二)種植養殖區所在采空區地面塌陷
1.地質災害現狀
此類地面塌陷隨煤礦開采工藝的變化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在全區各鄉鎮(街道、區)、各煤礦礦區均有發生,塌陷直接影響種植戶、養殖戶建筑水利林業畜牧等設施,造成損失較大,因損失賠償問題引發的群眾信訪案件不斷發生。
2.預防措施
(1)煤礦企業對礦區進行空間管制和規劃編制、綜合分析用地條件,并劃定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范圍。
(2)任何單位或個人在煤礦采煤區新建、擴建地面建筑物,在煤礦井田范圍內,地面土地承包者改變土地用途或建設高價值農業設施的,應依法查詢煤礦地下采掘動態并與采礦權人簽定協議,明確約定因采礦損毀地面設施后的補償事宜。
(3)煤礦企業要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開展恢復治理工作。
(4)所在鄉鎮(街道、區)應組織村委加強對受損建筑物的監測,發現險情及時撤離。
(三)輸油輸氣管道采煤塌陷
1.地質災害現狀
此類塌陷發生在我區蘇店鎮、八義鎮等鄉鎮,因進入舊采空區或壓覆礦區后采煤塌陷造成輸油輸氣管道損壞。
2.預防措施
(1)管道鋪設單位應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盡量避開存在地質災害區域,對已鋪設好的輸油輸氣管道由區應急管理局監管,鋪設單位監測。
(2)因地質災害管道發生泄漏后,區應急管理局和管道鋪設單位應該及時處置,如威脅到單位或個人生命財產安全,及時與當地政府聯系,進行疏散撤離。
(四)石料場、采砂場開采形成的危巖、高陡邊坡
1.地質災害現狀
此類地質災害為石料場、采砂場開采形成,存在崩塌等潛在地質災害隱患。地質災害直接影響采區周邊生產生活和人員安全。
2.預防措施
(1)監督各采礦企業履行地質環境恢復義務,特別在汛期,強化礦山企業監測、治理主體責任,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
(2)高陡邊坡要設置警示標志,對危巖體進行清創。
(3)對舊采坑進行生態治理。
四、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任務
(一)落實政府主體責任
區政府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負責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堅持屬地管理,明確政府地質災害防治的主體責任,政府主要負責人對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分工、全民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新格局。各鄉鎮(街道、區)、區直各有關單位要各司其職,切實落實《山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加強監督檢查,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周密部署科學安排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氣象、水利、應急、交通、住建等部門進行年度地質災害趨勢會商,研判地質災害發展變化趨勢,科學確定地質災害防治重點時段與重點區域,統籌針對性防治措施,定期、及時組織趨勢會商,分析預測災情和重點防治方向。
(三)突出重點把握關鍵
緊盯重要節點。各鄉鎮(街道、區)、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關注冰雪凍融期、汛期兩個重要時段,扎實做好凍融期和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
加強預警預報。自然資源、應急、氣象、交通、新聞媒體等部門要加強協作聯動,提高氣象信息服務水平,暢通預警預報渠道,應用手機、電視、農村大喇叭、網絡等媒體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信息。
突出應急準備。各鄉鎮(街道、區)、各有關單位要充分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強化臨災處置能力。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災情信息速報制度,不得遲報、誤報、瞞報。
(四)深入開展隱患排查
全面開展排查。凍融期、汛期對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開展全面細致排查,充分發揮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單位優勢,進一步放寬排查范圍,摸透情況,做細工作,壓實責任,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坡要到頂、溝要到底,無死角、全覆蓋,查清安全風險,摸清隱患底數,圈定重點防范區。
(五)持續推進“人”“技”結合
充分發揮專業隊伍、專家骨干和監測人員的作用,建立完善應急聯動、技術支撐、專業防范機制,加強氣象、地震、交通、水利等信息資源共享,進一步提高技術防范水平。健全專群結合監測預警體系。強化“人防”+“技防”,建立完善新型高效的專群結合監測預警網絡,提升地質災害預警精準度、時效性和覆蓋面。繼續擴大隱患點監測預警應用范圍,我區安裝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儀器23處,為我區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實現科學防范、重點防范、精準防范。
(六)強化宣傳培訓演練
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以“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宣傳日、“6.25”土地宣傳日、“10.13”國際減災日為契機,開展廣泛防災減災宣傳;組織地質災害技術支撐單位深入每個隱患點對威脅的群眾進行宣傳;提高人民群眾“識災、防災、避災”能力。
全方位培訓防災減災人員。組織一線監測人員開展技能培訓,確保監測人員會監測、能預警、守紀律。組織地質災害防治骨干培訓,進一步提高巡查監測、應急處置和協調管理能力;汛期前組織鄉、村地質災害防治人員進行培訓,進一步提高監測監控、預警預報和履職盡責能力。
加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力度。各鄉鎮(街道、區)要組織轄區內受威脅群眾開展應急避險演練,使群眾樹立避災意識、熟悉避災信號、掌握避災路線、熟知避災地點,確保遇險時能夠有序快速撤離。
(七)持續推進治理搬遷
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工作,按照《長治市上黨區東和鄉劉家山村滑坡地災搬遷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完成東和鄉劉家山村剩余搬遷戶工作。
(八)強化主體成員單位監管責任
區政府是地質災害防治主體,全面組織領導、督促、協調區直有關單位和個人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減少地質災害給群眾造成損失。
區委宣傳部負責協調各新聞媒體及宣傳部門,通過電視廣播、報刊宣傳地質災害防范科普知識,增強社會群眾防災意識。
區自然資源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的技術支撐,專業監測和預警報警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及時提供和交換地質災害等信息,災害發生時要積極主動協同區政府指導搶險救災工作,建設工程嚴格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承擔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區公安分局負責災害事件發生時的社會動態,依法、及時、妥善地處置各類治安事件,做好交通疏導,保障地質災害應急處理人員、車輛迅速抵達事發地區。
區財政局負責自然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的經費保障。
區住建局負責建筑物及相關設施的防御地質災害檢查,組織查處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削坡建房和不合理的工程活動,負責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區交通運輸局、區公路段負責不同等級公路兩側地質災害點排查治理,危險地段治理和警示牌設立。災害發生后,盡快恢復被破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做好搶險救援人員、物資運輸和災民疏散運輸工作。
區氣象局負責災害性天氣氣候的監測、預測預報、警報的制作和統一發布,積極開展地質災害聯合預警預報工作,及時提供氣象信息服務。遇到有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氣候條件,要及時向地質災害防治領導組辦公室提交氣象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向三級監控網絡人員發布氣象信息和避險信息。
區水利局負責做好河道兩側地質災害點排查治理,對堆積物及時清理,排除危險;對主要水庫壩體加強監控。
區應急管理局負責煤礦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及安全監管,組織編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并組織開展預案演練;組織協調較大以上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組織編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指導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指導開展綜合風險評估工作,承擔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辦公室日常工作。
區教育局、區文旅局負責組織對校舍周邊和景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發現險情及時排除。
區工信局、區發改科技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林業局等涉及種植、養殖、小型企業等的項目審批時,要引導項目法人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定期開展項目周邊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
各鄉鎮(街道、區)是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主體,全面負責轄區地質災害防治,組織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宣傳、兩卡發放、汛期檢查等工作;加強群測群防的組織領導,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眾,特別是網格長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為隱患點配備基本的監測預警設備,加大基層監測人員的科技監測能力,組織相關培訓和技能演練,不斷提高群測群防隊伍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應急能力。
五、保證措施
(一)會商制度措施
地質災害災情會商主要采取會議、電話、簡報、信息、工作會商等方法開展,由地質災害應急指揮辦公室組織,會商類型分為定期會商、臨時會商、緊急會商等類型。
(二)技術保證措施
由區氣象局、區自然資源局和山西省第四地質工程勘察院,進行聯合氣象、地質災害預警。
(三)經濟保證措施
將地質災害防治列入本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按比例安排一定數量的地質災害防治資金。
(四)搶險救災保障措施
1.設立搶險救災指揮機構,負責人員、物資的撤離轉移及災后的重建工作等。
2.加強地質災害檢查、監測,嚴格汛期值班制度,發現險情,采用高音喇叭或敲鑼、擊鼓、電話等形式及時報險。
3.各鄉鎮(街道、區)必須在汛前組織各隱患點開展一次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演習,并有計劃開展地質災害巡查。
4.臨時安置要求:在主汛期來臨時,為了確保緊急避讓群眾安全,要完善緊急避讓場所配套設施。
附件:長治市上黨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
附件
長治市上黨區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
組 ??長:區政府分管副區長
副組長:區政府辦副主任
? ? ? ? ?? ?區自然資源局負責人
? ? ? ? ?? ?區氣象局局長
成 ?員:區委宣傳部、區自然資源局、區發改科技局、區住建局、區工信局、區應急管理局、區能源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衛體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水利局、區林業局、區文旅局、區公路段、區公安分局、區財政局、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區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區供電公司分管負責人,各鄉鎮(街道、區)分管副鄉鎮長(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自然資源局,辦公室主任由區自然資源局負責人兼任。